【故乡纪事】股票炒股配资开户
图为:老文庙大成殿外观图(图片来自网络)
文庙是祭祀孔子的祠庙,又称孔庙。在不同历史时期还有“夫子庙”“至圣庙”“先师庙”等别称,其中“文庙”是最普遍的称谓,遍布华夏大地,堪称中国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庙宇群落。
我记忆中的家乡文庙,位于老县城东街南头,即老县城的最东南端。那是片占地辽阔的院落,院内古柏参天,殿堂庙舍错落有致;院门前方偌大的水塘,每到盛夏便铺满荷花,香气沁人心脾。
图为:上世纪60年代县第一中学院内的原文庙配套建筑之一(照片来自网络)
上世纪六十年代末,我刚上初中时,参加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,第一次踏入“文庙”。至今仍清晰记得,一座殿堂门前有座石砌的井台,台畔有株粗壮的古柏,浓密的树冠遮蔽着井台,那景象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。不过,彼时虽称“文庙”,原有建筑设施也大体留存,但却早已不是本义上的祠庙,而成了县第一中学(简称“一中”)的校址,“文庙”不过是这所学校的代名词罢了。
展开剩余69%当时正处于“文革”时期,盛行着的“批孔”运动与“破四旧”的号召,使人们几乎没有对历史文物保护的概念。将文庙改为学校,在当时不仅不被视作对文物的破坏,反而被当成一件很平常的“正常”事了。还好,当初学校只是占用,不是毁坏,古代文庙本来就是讲学的场所之一,也倒是合乎情理。
那段时期,也许是沾了“文庙”的仙气?该校不仅有顶级的教师队伍,还有两件事,声名远扬:一是出了两位像清华蒯大富、北大聂元梓式的、极具号召力的学生领袖,赵秀学与冯新真,他们是当时学生组织“二七公社”的领导核心人物,在全县颇有影响;二是有一支技艺精湛的学生篮球队,其水准堪称当年县城的“NBA”,成为“一中”响当当的名片。因此,这所校园在人们心中有着一种特殊的“神圣”感。
到了八十年代末期,随着人们对文物保护意识的逐步觉醒与增强,尤其在我亲历山东曲阜孔庙之后,被庙里那厚重的文化气息、那副著名的楹联“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,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”所感染。联中“富”和“章”字,一个无头(顶),一个穿(通)日,真是书的叫绝、震撼,被瞬间打动。触景生情,它使我不由想起了家乡的文庙:是不是已“退校还庙”了,或也被修缮保护起来了?我还不禁猜想,家乡那座曾经的文庙,想必也一定藏着同样动人的文化底蕴与内涵。
多年来,我怀着这个期待,本世纪一十年代末的某年春节,于回乡探亲期间,我曾专程赶到老县城,去寻访心目中那座曾是“一中”校址的文庙。结果却令我失望。昔日的古建筑、祭祀设施、满院的古柏,连同门前的偌大的水塘,不仅未曾得到妥善保护,反而已荡然无存。学校在原址上不仅重建了教学楼与校舍,周边也崛起了成片的居民区,纵横交错的街巷彻底改变了旧时的风貌。换言之,“一中”依旧在这片土地上,文庙却已消逝了,连周边的环境也变得面目全非了。
图为:县城老文庙建筑群被毁消失后,距原遗址附近再建的“文庙”小庙(摄于本世纪一十年代末某年春节)
因正值假期,校园内空无一人。传达室的守门大爷得知我的来意后,颇为动容,热情地把我领进校院内,帮我寻访旧迹。他指着校门左侧说:“那里原是文庙的殿堂与井台的所在位置”;又指向一栋教学楼:“这底下就是当年文庙的大门和门楼”;最后指向校墙外的居民区轻叹:“那片地方原先就是庙门前那片很宽大的水塘,早已填平盖成了民房,变成了生活区”。大爷见我神色怅然,补充道:“学校西南角的居民区里倒有个挂着‘文庙’牌子的地方,说不定是搬迁到那儿了?”
循着大爷的指引,我在街巷中左拐右绕,辗转约半小时后,终于在居民区一隅的路边,找到了那座写着“文庙”的小庙。它不过是一栋约三间屋大小的两层小楼,门前摆着一张水泥制成的香案,两侧留有几通残破不全的石碑。若非二层横栏上“文庙”二字,我实在无法将眼前这座小庙与记忆中那座庄严的老文庙联系起来。这里既是住户的居所,又兼作祭祀孔子的殿堂。此情此景,令人五味杂陈,深感惋惜。
据史料记载,家乡文庙始建于清雍正十年(1732年),遵循传统文庙“中轴对称”的规制,主要建筑包括棂星门、大成殿、崇圣祠等。大成殿是核心建筑,供奉有孔子塑像,殿中还留存着大量历代碑刻;文庙西侧曾毗邻有菉筠书院,形成“庙学相依”的传统格局。
如今,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与深厚的文化氛围,只能在古籍的书本记载中寻觅踪迹,如同水中月、镜中花,仅能留存于人们的想象之中了。
作者又名:太行驿马▪建新
(2025年10月)股票炒股配资开户
发布于:河北省长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